2025-08-18 11:10:01 0
在以林業為支柱的川場村,“川場基地(Kawaba BASE)” 承載著行政與經濟功能,其標識系統是產業特色與自然理念的生動表達。
標識顏色以黑色為主調,沉穩且具質感,與基地建筑中混凝土的質樸、木材的溫暖形成呼應。黑色標識鑲嵌于清水混凝土墻、矗立在戶外場地,在明亮的自然光線與簡潔的建筑環境襯托下,既不喧賓奪主,又清晰傳遞信息,如同林業產業歷經歲月沉淀的厚重底蘊,默默訴說著川場村與木材、自然共生的故事 。
標識形態融合政府辦公樓(役場)形象與周圍山巒輪廓,巧妙勾勒出地域特色。戶外導視牌的獨特造型,似山巒起伏,又暗含建筑秩序,與基地外的自然山景、建筑空間渾然一體。行走在基地中,墻面、欄桿上的標識大小適中、位置恰當,箭頭與文字指引清晰,既滿足功能性,又因形態設計,讓觀者在獲取信息時,能感受到自然與人文融合的韻律,仿佛每一塊標識都是自然山巒與產業建筑的微觀縮影,串聯起空間的同時,也串聯起川場的過去與當下 。
其意義更是深刻,川場基地以木材為建筑材料、木屑為能源,踐行循環利用理念,標識則是這一理念的視覺延伸。將政府辦公樓形象與山巒輪廓結合,是對 “行政 + 自然產業” 模式的具象化 —— 行政功能扎根于自然環境與林業產業土壤。
每一塊標識,都是向來訪者訴說川場村如何以林業為基,在現代發展中堅守生態與產業共生的故事載體。它讓抽象的 “產業特色 + 循環理念”,通過視覺符號變得可感可知,使基地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集合,更是地域文化、產業精神的展示窗口,讓進入這里的人,能直觀觸摸到川場村對自然的敬畏、對產業的堅守,以及在發展中追求生態與人文平衡的智慧 。
川場基地的標識,用顏色、形態搭建起自然與產業的對話橋梁,以視覺語言詮釋地域特色,讓建筑空間與文化理念深度交融,成為標識設計中地域文化表達與理念傳遞的精彩范例,也為理解建筑與環境、產業與文化的關系,提供了獨特的視覺視角。
(圖源網絡)